我基本上是不吃海鮮的(醬也敢自稱吃貨?),之前也從沒吃過大閘蟹。而這篇文章不是要來說我自從到養殖場買大閘蟹來吃過後就對它一見鍾情之類的(因為並沒有),也不是合作文,只是想來分享一下,到養殖場買大閘蟹的經過與料理方法。
這幾年台灣掀起一股大閘蟹養殖風潮,但根據達人的說法,在陽澄湖、太湖地區這種天然調節湖水長大的湖蟹,吃起來跟養殖的就是不一樣。因為陽澄湖、太湖是天然調節的自然湖,水質和溫度特別適合大閘蟹生長,跟密閉空間小的池塘只要螃蟹一感染就需要下藥,養殖環境在先天上就不同,加上湖裡的水草和螺絲、小魚都是大閘蟹的天然食物,湖蟹吃來氣味和香氣自然和養殖蟹大大不同 (張瑀庭/只吃好東西,大閘蟹是秋天必吃的美味), 吃台灣本土養殖的大閘蟹只是「沒魚蝦也好」的解解饞罷了。不過台灣的養殖蟹多了檢驗的手續,感覺比較安心。
說來也很巧,我們只是在上周末開車往野柳的途中,看到路邊的青山大閘蟹養殖場標示,才「順便」彎進去買螃蟹的,並非特意去採買。而且我前一晚才在團購網買了標榜台灣養殖的大閘蟹啊,但在我家老爺堅持之下,後來還是開進去了。
養殖場就位在石門區的老梅國小附近,旁邊是老梅溪,老闆說,以前溪裡就有野生毛蟹,而大閘蟹屬毛蟹的一種,證明這地方適合他們生長。跟老闆閒聊,才知道他以前是大陸台商,在東北的大興安嶺 (窩的媽呀,那可是冬天是零下40多度的地方啊~~)作木板生意10多年,後來回台灣養大閘蟹。
蟹苗來自於上海附近的崇明島, 老闆說鹹、淡水交界處才能培育蟹苗。每年的農曆過年前後把蟹苗買進來,那時螃蟹才5塊錢硬幣大,經過9次脫殼,養~養~養到9月底10月初,才成熟、夠大能吃,而今年度 (102年)就是昨天9/28才剛開賣,這樣一說不買都覺得對不起自己了咩。老闆還強調絕沒有放禁藥、抗生素之類的,故蟹苗的存活率僅3成 (而有放藥的存活率可以超過5成),所以成本高、售價就也墊高了。
![]() |
檢驗報告是今年的喔~~![]() ![]() |
想知道青山大閘蟹養殖場的詳細資料請按這裡。
《如何挑選大閘蟹》
寫到這裡才發現,根本忘了問老闆怎麼挑大閘蟹,我們只一心想買大一點、重一點的螃蟹而已。
只是隱約記得老闆有說到,要挑會吐泡泡的螃蟹,還有翻過來看肚子太白的,就是泡過雙氧水的,不能買~~
以下是網路說法
《蟹老闆教如何料理大閘蟹》
接著我再請教老闆如何料理呢?
1. 唯一作法:清蒸。
2. 要蒸多久? 蒸籠裡的水煮開後,上架蒸12分鐘即可。
3. 蒸煮之前要不要刷洗呢? 老闆說,他們是山泉水養殖,蟹都很乾淨,用水沖一下即可。
4. 要不要放酒、蔥、薑一起蒸煮呢? 老闆說,看各人喜歡。(不過他再一次強調,他們的蟹沒有腥味,很乾淨,不放也絕對OK)。
作法簡單明瞭,晚餐就來試試。帶著少少增加的大閘蟹知識跟8隻螃蟹,我們繼續往野柳開去。當天溫度高達30多度,從我們中12點多離開養殖場到回家5點,大閘蟹都是放在後車廂悶著,一到家趕緊打開看看他們還活著嗎? 口吐泡泡的螃蟹們證明給我看他們還勇敢的活著!!
![]() |
悶在後車廂5個鐘頭後的大閘蟹 (外頭氣溫30度) |
1. 雖然蟹老闆強調不用放酒、蔥、薑一起蒸煮,但我還是很假會的加了它們~~
4. 開始吃囉!! 這隻好像蟹黃不多。同桌用餐的高人指點,說大閘蟹的肺不能吃。
5. 這隻蟹黃多,吃到的人說讚!! 但同桌用餐的高人評鑑說,上海吃到的大閘蟹,有一股烤過的清香,跟台灣的不一樣。另外高人指點說,大閘蟹的沾醬是: 醬油+鎮江醋+糖。而且要先吃膏再吃肉。
《關於大閘蟹的道聽塗說》
1. 嚴長壽教你吃大閘蟹 : 像我一樣沒吃過的人,可以學一下
2. 聽說大閘蟹最令人銷魂難忘的是白膏 (張瑀庭/只吃好東西,大閘蟹是秋天必吃的美味)。
3. 聽說吃大閘蟹是按季節轉變,公、乸、公順序的吃!(白色廚房,吃大閘蟹的智慧)
~~以上記錄完畢~~